第6章 疑窦丛生
小田城以东四十里,一座硕大的军营矗立在旷野之上。
黑夜之下如同一只蛰伏的巨兽,静静地注视着南来北往的行人。
这里便是武德镇的军事要地小田城军粮台,十万戍边大军过冬的三十万石粮草就存放在这里。
军粮台夜间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,唯一的光亮便是从四角的瞭望塔楼上的灯笼里漏出的昏暗烛光,提醒周围的人这里是军事禁地,闲人勿近。
军粮台四周围绕着宽四米的护城河,通过四座小桥与外界连通。过了护城河便是高大的壖墙,将仓库包裹得严严实实。
这里离小田城不远,骑马不到半个时辰便可到达,与小田城遥相呼应,天气好的时候站在瞭望塔上还能看到小田城东门城楼上的雀替。
西门外,几个甲士正在栈桥边拖动拒马,旁边站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打了哈欠。有些不耐烦的催促道:“快点,快点,干完活好早点回去睡觉。”士兵几个人拖着又沉又大的拒马有些费力,
“老大,太重了。”
“笨蛋,前面来两个人拖,后面一个推一下,前面抬起,后面的转个圈,这拒马转个方向不就省力了嘛。”
“老大,费这么大力把拒马搬过来挡着,万一从小田城有人来,那岂不又要……”
军官一脸不屑,上前敲了敲兵士头上的范阳笠道:“说你笨,还真笨,当官的今天折腾了一天,说不定这个时候正在城里哪个瓦舍里快活了,哪有闲工夫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,长点心吧。”
士兵耷拉着脑袋忙说也是,从兜里掏出一个皮囊,递给军官。
“老大这是孝敬你的。”军官佯怒道:“好大的胆子,竟敢把酒带进来,忘了吴千总定的规矩了!”
“没事,这是小田城里最火的十里香酒肆打的,这里还有只烧鹅。”兵士从怀里拿出一个黄油纸包,摊开扯下一只腿,递给军官。
“算你有良心,咱没白疼。”
军官斜瞟了一眼,接过皮囊,打开塞子,仰头就是一大口,顿时灵活出窍。
“唉,美啊”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慨。
“老大,你说吴千总现在在干嘛?”
“干嘛,这次军粮台发生这么大的事,总得有人来背锅,咱们的千总大人首当其冲,长短正合适,听说他已经下了死牢了估计秋后就要问斩。”
“唉,他也真够倒霉的,已经管得够严的了,平日里带个酒进来被逮到他都要罚几十军棍,就这么三日一查五日一审的还是出了问题。老大,到底这火是怎么回事,现在只有最大的乙字仓没有被烧还有十五万石粮食,其他几个惨不忍睹,这火是不是阴兵放的?”
军官看了看左右,朝手下兵士说道:“别瞎说,个人干好自己的事情,赶紧干完,回去睡觉,这段时间这调查,那调查的搞的我瞌睡欠了一大堆,今天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。”
军官伸了个懒腰,准备回营房休息,却听到身后传来凌乱的马蹄声,下意识地转过身来,看到不远处的大道上十几只火把跳跃着,急速朝军粮台移动,心里泛起了嘀咕:
真倒霉,这么晚了还来人?赶紧命人将即将放好的拒马又拉开,转眼间远处的火把已经近在眼前,军官这才看清楚,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穿绣衣的带刀指挥使,身形高大骑着一匹枣红马,后面是知府大人和一名青衣少女,跑在最后的是个少年,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军粮台甲子仓的伍长李俊,几个人被十几个虎背熊腰的长戟卫士簇拥着径直驰过了栈桥,直接穿过城门,鱼贯而入。
黄羽翻身下马,李俊也跟着跳下马背,随手牵过黄羽坐骑的辔绳。
火把的亮光惊动了守备的兵士,拿着长戟纷纷围了了上来。
“听着,把你们主事的找来,指挥使大人有事要问,都给老子跑快点!”长戟卫士高声朝着值班的兵士吼道。
士兵慌忙地去营房叫自己的领导,一会儿,一个中年男子上气不接下气,边跑边穿着衣服赶了过来,看样子像是刚刚从被窝里拉起来,李俊一看是副千总孙昱。
舅舅被下狱后,军粮台日常事务暂由他代理主持,由于孙昱以前行为散漫,多次酗酒闹事还小偷小摸和舅舅关系非常不好。
孙昱慌慌张张跑到跟前,黑灯瞎火之下也没看清楚大人长的什么模样,只见着一人牵着高头大马便看也没有看倒头便拜:“下官孙昱参见指挥使大人。”
“怎么是你?”孙昱一抬头,见是李俊,又惊又气。
黄羽开口道:“军粮台的每笔粮食的入库记录在哪里?”
孙昱看向旁边,见一男子身穿绣衣,有些错愕,一时没有反应过来。
“指挥使大人问你话了,怎么不说话!”
“在,都在,记录都放在档案室内的,大人想看哪年的?”孙昱有些惶恐。
“火灾前几个时辰可曾有军粮入库?”黄羽问道。
“火灾前一个两个时辰?”孙昱并不清楚,面对黄羽又不敢直说:“好像有,具体得查下记录,火灾发生在上个月,应该已经归档在案牍室。”
“好,叫其他人不要乱动,你带着我们立刻去案牍室!”
孙昱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,既然上面说要去案牍室,便带着过去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